前途“黯淡”,蔚来“可期”,造车新势力路在何方?
1、其实,从2018年第三季度至今,蔚来品牌一直都在为钱烦恼。李斌曾经对外公开说过:“造车就是一个很烧钱的事,新创企业想要造车,至少需要200亿以上的资金准备。
2、消费者的选择与责任消费者在关注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时,需理性看待市场传闻。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。选择支持一家企业,不仅是购买其产品,更是对其理念和未来的认可。蔚来的未来并非注定黯淡。
3、月18日,蔚来汽车第5万辆量产车从合肥制造基地下线,成为首家量产破5万辆的造车新势力,共用时783天。就在不久前的7月10日,蔚来中国与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等六家银行签约,后者将向蔚来中国提供104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。
4、年造车新势力销量普遍未达预期,年初设定的目标几乎无法实现,部分企业完成率不足50%,市场寒冬与自身短板导致“全军覆没”风险加剧。蔚来汽车:目标4-5万,实际完成74万,完成率449%年初目标:蔚来汽车创始人定下全年销量4-5万辆的目标,体现对市场的高预期。
造车新势力“膨胀”起来,百年车企也看不懂
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在接受《汽车通讯社》采访时表示“新势力都主打科技公司定位,传统车企也开始强调将从汽车制造企业向科技公司转型,很大原因在于‘科技’的定位可以带来更多可能性,特别是在‘新四化’的趋势下,科技使得行业宽度在延展。
在终端市场,新势力车企的产品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,尤其集中在一线城市。在这里,消费能力更强,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大,再加上牌照优惠,势必成为新势力更先把握的主要市场。
与此同时,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蔚来、理想、小鹏今年的市值也可谓风生水起,其中蔚来的市值一度突破700亿美元,成为全球车企市值第中国车企市值之一,仅排在特斯拉、丰田、大众之后。一时间,“造车新势力赶超传统车企巨头”等话题迅速引起行业内外热议。
短短几年内,消费者、媒体、资本对造车新势力都从“人人为之疯狂”转向“弃之若敝履”,如今,面对新势力不断下滑的销售数据和市值,许多人已经开始讨论造车新势力的大结局。
轻橙时代,一家在造车新势力中显得格外神秘的企业。自成立以来,它以其独特的标签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:核心高管均无造车经验、短期内便推首款车型、“不缺钱”的特质。然而,深入探究后,轻橙时代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。其背后是由金融界人士牵头,广汽新能源核心团队操刀,以及破产企业代工的复杂组合。
10月新势力销量:全员大涨!哪吒唯一负增长
除了理想,小鹏回升第二的位置,月销量首次站上2万辆,这也是10月唯二销量过2万的新势力。而包括蔚来、零跑、问界、哪吒等销量本月都在1万辆以上,可谓全员大增。广受关注的问界,此次满血复活,月销量超过12000台。 除此之外,位于第二梯队的高合、创维也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。
新势力10月销量: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0422辆;小鹏汽车交付20002辆;蔚来汽车交付16074辆,极氪汽车交付13077辆,哪吒汽车交付12085辆,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交付17600辆,问界系列交付新车12700辆。10月,多家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环比、同比均大幅增长。理想汽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,领跑新势力阵营。
哪吒汽车近期在销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尤其是其销量中有一半是面向B端市场(如网约车、租车公司、公务用车等)的。这一策略使得哪吒汽车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,甚至多次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月度销冠。然而,关于其销量是否“虚胖”的质疑也随之而来。
此外还有两家新势力品牌值得关注一下,分别是零跑与哪吒。零跑成功挤掉小鹏进入前三名,而哪吒则是唯一出现负增长的新势力品牌,要知道2022年,哪吒可是位列新势力里的之一名。而说起零跑与哪吒也巧了,两家有着很多的共性,比如曾经都是在新势力二线阵营里一起打拼的,但如今,却似乎“各奔东西”。
对话蔚来沈斐:永远给用户多一个选择
1、一路走来,蔚来伴随着各种争议,其中蔚来副总裁沈斐带领的NIO Power业务也是受到质疑较多的部分,今年他们再一次走到行业“前面”提出BaaS(电池即服务)。
2、优先服务蔚来用户无错:沈斐首先明确表示,优先服务好蔚来用户并没有错。蔚来作为新能源汽车品牌,其充电桩的首要任务是满足自家车主的充电需求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确保蔚来车主能够便捷、高效地充电是合情合理的。
3、蔚来充换电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首先,它极大地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,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的充电服务。其次,通过换电模式,蔚来实现了电池的集中管理和维护,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,降低了电池成本。此外,蔚来还通过充电地图等功能,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的充电体验。
特斯拉之后,蔚来将用上4D雷达,也用来完善占用 *** ?
1、特斯拉 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,其采用的算法主要包括纯视觉算法“HydraNets”以及后续的BEV+Transformer大模型算法、占用 *** 等。HydraNets算法基于不同摄像头的视觉内容进行识别,实现了端到端的训练和推断。而BEV+Transformer算法则构建了俯视角全景图,解决了2D-3D空间转换和感知性能问题。
2、继特斯拉 HW0 平台硬件上加入 4D 毫米波雷达之后,被伊隆马斯克看中的4D毫米波雷达之赛道又来了一波热度。 据Yole预测,到2027年,全球毫米波雷达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亿美元,其中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市场规模为78亿美元,占据毫米波雷达市场的61%。
3、其实BEV+占用栅格架构更多的就是为了辅助驾驶进程而考虑的,鸟瞰视角+3D建模可以更好的还原出城市内的复杂场景,如今包括特斯拉、小鹏、理想和华为等,都在采用类似的空间 *** 技术,蔚来的占用栅格技术还加入了激光雷达的数据,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于周边场景在3D空间内的还原。